ad
新商报网 > 金融

一季报里的商业银行:扩表提速、营收普降

2023-05-03 11:15 新商报网                     来源: 证券之星   阅读量:5867   

今年一季度,随着经济复苏,信贷需求增多,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创下历史高位。4月底刚披露完毕的上市银行一季报数据显示,银行业规模扩张呈现提速迹象。

不过“量增难抵价降”,受贷款重定价、市场利率中枢下移以及客户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双双“拖累”营收,甚至出现营收同比负增的情形。而在贷款定价承压和负债端存款“定期化”的趋势,银行息差还在进一步收窄。

资产负债进一步“扩表”

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均呈现扩表提速情况,这背后是信贷投放和吸收存款的大幅增多。整体看,截至一季末,有20家银行资产负债相较上年末的增长速度超过了5%。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瑞丰银行、紫金银行、常熟银行这三家区域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相较2022年末的增幅均超过了10%,其中总资产的增幅分别为13.71%、13.60%、10.10%,总负债的增幅分别为14.88%、14.53%、10.69%。

此外,国有大行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截至3月末的总资产和总负债相较上年末的增幅均超过了5%,其中,总资产的增幅分别为8.51%、6.77%、6.12%、5.16%、5.10%;总负债的增幅分别为9.04%、7.10%、6.48%、5.46%、5.34%。

为追求“开门红”,一般第一个季度是商业银行投放的最多的季节,资产端的“扩表”与其加大信贷投放有关,尤其是不少银行今年一季度单季增量创下历史新高。

例如,在信贷投放上,邮储银行向实体、零售倾斜,一季度该行客户贷款增加4124.69亿元,同比多增577.95 亿元,带动存贷比和信贷资产占比分别提高0.86和0.61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4446.39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信贷投放增速最高为几家城商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成都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长沙银行一季度发放贷款及垫资余额相较年初增幅分别为11.85%、8.32%、7.34%、7.31%。

延续上一年存款规模高增态势,今年一季度负债的“扩表”主要依靠的还是客户存款的大幅增加。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国有大行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一季度吸收存款规模较多,一季末的余额相较上年末的增速均超过了5%,分别为10.15%、9.82%、8.50%、7.08%以及6.91%。

此外,除了农业银行,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还有宁波银行、紫金银行、常熟银行等,一共有7家上市银行的存款的余额相较上年末的增速超过了10%,其中宁波银行的存款增速超过了20%。

从个例看,不少银行今年一季度的存款实现突破性增长。工商银行客户存款增量单季超2万亿元,境内人民币存款突破30万亿元;境内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超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存款的增加也提高了存款占据总负债的比重,42家上市银行中,有27家上市银行的存款占据负债的比重得到了提高。

在银行业存款“定期化”这一普遍趋势下,也有银行较为“逆势”开拓零售业务,将活期存款的占比提高。

例如,杭州银行一季末的存款总额突破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1%。光大证券研报分析该行新增存款期限结构显示,今年一季度该行的定期、活期存款分别增加251亿、490亿,定期存款同比少增106亿,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52亿,活期存款占比较上年末提升1.3%至49.7%。

营收大面积负增长

此前,市场讨论更多的还是商业银行营收增速放缓的话题,而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负增长的情形已大面积出现。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在内,共计13家上市银行的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出现下降。

其中,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8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在3%至7.2%之间。此外,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营收、净利润还呈现“双降”。

利息净收入和中收收入“双降”

分析前述上市银行营收结构,利息净收入和占据非息收入大头的中收均呈现大范围的下滑。

尤其是作为营收支柱的利息净收入,竟需要打响“保卫战”。Choice统计数据显示,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就有近一半的银行其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出现同比负增情况,降幅大多处于3%-12.5%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超过了10%,分别为12.04%和11.72%。此外,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渝农商行、重庆银行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超过了5%。

其中, 工商银行是大行中唯一一家营收出现大幅下滑的银行。该行2023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是2275.96亿元,同比下降 1.09%。其中,利息净收入1684.12 亿元,下降了4.79%。且年化净利息收益率下降至1.77%。

对此,工商银行解释表示,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滞后反应、存款定期化延续等因素综合影响,且表示息差走势“具有行业性、阶段性特征”。

此外,股份行中,浦发银行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为303.4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345.02亿下降了超40亿元;利息净收入比营业收入的比重也由 69% 下降 5.88 个百分点至63.12 %。兴业银行一季度利息净收入由去年一季度的377.75亿元下降至 354.39亿元,同比下降 6.18%。

除了利息净收入“拖累”营收外,非息收入方面也出现了波动。

由于理财收益下降,不少客户风险偏好下降,引起了商业银行中收大面积下降。而前述银行客户存款大幅增加,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情形。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披露相关数据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13家银行的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呈现同比下滑,有7家银行下滑幅度高达30%以上。这其中,重庆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的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腰斩”,分别同比下降65.23%、53.06%、42.54%。

多家银行在一季报中解释,中收项目的收入下滑主要因客户投资理财风险偏好下降,导致的理财、代销方面的收入下滑。

如工商银行虽然2023年第一季度的非利息收入591.84亿元,同比增长了11.20%,但是其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下滑的,即同比下降 2.86%了至404.86亿元。对此工商银行表示,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客户投资理财风险偏好下降,导致资产管理、代销基金收入下降较多。

同样,兴业银行一季度手续费收入为88.25亿元,同比下降了38.48%,对此该行在其一季度报中说明,因理财、财富代销等手续费收入下降所致。

在上述银行中,唯一一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负增长的是瑞丰银行,一季度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负328.5万,由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超过收入,该行该项净收入已存在连年亏损的情况。

邮储银行一季度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86 亿元,同比增长27.50%。对于“逆势”的增幅,邮储银行解释到,主要是该行提前储备客户和项目,抢抓年初旺季营销的“黄金期”,代理保险、信用卡、投行和交易银行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净息差持续收窄

与利息净收入下滑保持同步节奏的是,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

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今年大部分按揭贷款和一些浮动利率贷款都在1月份重定价,一季度营收增长中枢总体是下移已在市场的预期内。

“今年最不利的影响因素是贷款重定价,会使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比较大。因此要通过业务的增量部分弥补息差收窄形成的缺口。”招行行长王良不久前在该行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的预判,一语成谶。这个预判不仅仅是在招行身上,而是在全行业普遍落地。

记者调阅了目前已发一季报的上市行净息差表现,发现多数行净息差同比和环比均有下滑,其中同比的下滑幅度大多在10-40个BP。

净息差下行是因为定价受资产负债两端挤压。由于负债端存款普遍呈现“定期化”的趋势,在付息成本刚性的情况下,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快,导致净息差下行加快。

事实上这在去年末已经反映得十分明显了。2022年12月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92%,较上年末下降29个基点,已经创出历史新低。反映在银行年报里,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均是下行的,只是资产端的收益率要比负债端的成本率下降幅度更大。

以工商银行为例,其年化净利息收益率下降至 1.77%,该行归因于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滞后反映、存款定期化延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行业性、阶段性特征。工行称后续将在资产、负债两端协同发力,持续优化结构,将 NIM 保持在合理区间。

又如,建设银行一季度末的净息差1.83%, 净利差 1.64%,环比均下降 8 个基点。该行称主要受到 LPR 下调以及市场利率整体走低影响。

再如,中信银行一季度末的净息差 1.87%,同比下降 0.15 个基点,该行也表示主要是去年 LPR 多次下调,新增及重定价贷款利率降低,资产收益率承压下降所致。

一向在净息差上表现优异的“尖子生”,招商银行一季度末的净利差为2.18%,净息差为2.29%,同比分别下降21和下降22个基点,环比均下降8 个基点。

招行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称这是受LPR多次下调与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影响,存量贷款重定价及新发生业务收益率下行,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叠加客户存款成本上升,推升计息负债成本。但是,该行持续优化生息资产与计息负债结构,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利差缩窄带来的影响。

综上,一季度不管是相对去年同期还是环比去年末来看,负债端成本均有所抬升;同时企业及居民信贷利率持续走低,银行净息差继续面临收窄压力。

面对变小的息差,已经有银行在业绩分析会上喊出“压降付息成本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预算、绩效考核等手段,把压降付息成本的压力层层传导到最后一公里。

对于息差的进一步收窄,工商银行也表示:“息差走势具有行业性、阶段性特征,本行将在资产、负债两端协同发力,持续优化结构,将 NIM 保持在合理区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沐瑶
b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