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新商报网 > 热点新闻

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的多维评价可执行性很强

2021-11-09 15:25 新商报网                     来源: 东方财富   阅读量:19637   

为加快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上海最近几天推出《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意见》在很多专业人士和机构看来,《实施意见》含金量丰富,可执行性很强

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的多维评价可执行性很强

103010年,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和创新中心,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如何判断这个位置文件中24条措施的含金量是多少上海证券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的多维评价。

如何判断总体目标的实现,标准是什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立波表示,在碳交易,定价和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碳市场覆盖的排放规模,交易规模,参与者规模,交易品种的多样性,价格与国际国内能源价格的联动,以及碳价格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都是反映市场发展成熟性和影响力的直接重要标志。。

在金融市场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能否围绕碳金融形成有机的绿色生态产品体系,引领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是能否承担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的重要标志吴立波说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余韶表示,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地位可以通过几个维度的指标来评价,包括市场参与者,相关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市场成交量和市场定价影响力。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实施意见》从加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业务,完善绿色金融组织组织体系等7个方面提出了24条措施这些具体措施是围绕这些评价条件进行的

发展碳金融市场备受关注。

受访者认为,上海此次推出的24项措施含金量都很高很多措施都有具体的实施措施,特别是对于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制度创新

吴立波认为,有一些措施可以直接指导尽快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例如第一部分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第一条至第三条。截至2021年6月末,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人民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2万亿元,占广东省绿色贷款余额的近92%。

这三项措施是发展碳金融市场,支持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建立金融市场环境,社会和治理的信息披露机制其中,针对碳金融市场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联动发展,推动基于碳排放权的各类场外,场内衍生品创新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几项措施含金量很高."吴立波表示,全国碳市场从起步到逐步发展都需要金融生态支持这些措施为碳市场的大规模发展和衍生市场建设对碳排放权金融属性的充分挖掘提供了基础资本对碳金融,绿色投融资的鼓励,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绿色低碳产业,从产品设计,信息披露等维度解决供需错配,市场价值发现不足等发展瓶颈

余韶认为,碳排放权是绿色金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建立碳金融市场,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上海金融基础雄厚,碳金融市场的建立是上海建立绿色金融枢纽的前提

003010提出支持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支持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募集资金,支持科技含量高的绿色产业企业在s募集资金

服务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确实是目前最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传统产业转型一方面面临融资约束,另一方面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提升了金融服务难度吴立波表示,获得资金支持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评价标准,风险管理手段和对策很多项目存在技术上的不确定性,风险评估非常困难事实上,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对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绿色投资项目回报周期长,初始投资大,信用担保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和一定困难

余韶建议,可以大力发展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在规范认定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上市标准,也可以设立相关的产业发展基金。

防范与创新业务相关的风险。

003010大力支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绿色信贷规模和比例,加强对绿色项目的信贷服务支持,大力发展绿色债券,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等但是,当金融业务快速推进时,就要做好风险预测和防范工作推进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业务如何做好风险防范

余韶建议,首先,对绿色创新金融产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其次,要控制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步伐,以适应产业发展和监管资源配置的需要,第三,加强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绿色金融产品信用风险的研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引导评级机构客观公正地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评级。

吴立波认为,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评估绿色产业的各种直接风险,也要评估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间接风险绿色转型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国内,中央和地方政策对绿色企业投融资影响较大她说,技术风险也是存在的,碳减排技术,减排技术与中和技术,减排技术与替代能源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互补的,竞争的各种技术的适应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空特异性,但普适性较弱,这与一般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有很大区别

吴立波表示,另一类风险是需求风险,这是需求端的可接受性问题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文化传统等都会影响新技术和产业的接受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夏冰
bg6